近期,北京市青聯委員、香港金記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、稻苗飲食專業學會主席徐汶緯分外忙碌:助力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商討疫情之下餐飲業界生存發展,以及管理集團8個品牌、近千名職工……
80後徐汶緯是土生土長香港人,從中學輟學在一間印尼餐廳打工起,就與飲食業結下緣分。靠著“輸得起,但打不死”的精神,他創辦金記控股有限公司,一步步成長為餐飲界青年領袖。
金記冰室新港城分店開張
徐汶緯稱,餐飲業因疫情遇到很大挑戰,但他堅信,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,“每一次危機,都是成長機會,就像龍蝦一樣,每一次生長都會脫殼,再長出更堅硬的殼,‘脫殼’讓我成長”。
“志不求易,事不避難”
2021年,徐汶緯不僅呼籲香港市民接種疫苗,還在所經營企業裏帶頭接種,並在集團內推出“接種疫苗有薪假”制度,在限期內,以假期福利鼓勵員工儘快接種疫苗。
今年4月8日一早,徐汶緯趕到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觀塘捐血站。這天是稻苗基金會設立的“稻苗捐血日”,他專門空出時間,動員青年“獻一滴熱血,貢獻一份力量”。
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以來,從新聞裏看到部分醫院收治困難的畫面,徐汶緯心裏非常難過。“特別感謝中央政府、香港特區政府支持,還有其他機構、組織的支持,以及內地同胞幫忙。我們也收到北京市青聯的慰問,把援港物資包發給需要的人,很感動。特別能感受到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,有一種民族自豪感。”
在全力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同時,徐汶緯作為稻苗飲食專業學會主席,聯同飲食界同仁,向香港醫院管理局捐款100萬港幣。同時,他為集團員工、學會會員企業派發3000包防疫物資、9.5萬個口罩,贈送食物給有需求的居民。他還拍攝防疫短片,呼籲“大家一起走出這次困境”。
在徐汶緯宣導下,金記冰室旗下30家分店、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會員及飲食界許多同仁紛紛在所經營餐廳內,為醫護人員提供一杯免費的愛心熱飲。
“志不求易,事不避難”。徐汶緯坦言,疫情影響下,餐廳生意減少許多,但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:“沒有事情是沒有解決方法的。只要去做,都可以做到。”
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香港餐飲界困難重重。徐汶緯先後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多項建議,從多角度盡可能爭取政策支持,降低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,提振行業信心。比如參加勞資關係研究會議,提議“保就業”計畫金、貸款標準等均按照最新標準執行。
徐汶緯集團旗下的金記冰室連鎖餐廳,也在轉型變革,同時增添了新的運作方式,比如掃碼點餐、機器人服務、自助飲用水等,還擴充產品線,提供半製成品、預製品,方便客人外帶。
力“承”金記,勇拓新局
如今的金記冰室,復古裝潢、經典餐飲等眾多元素,體現著港式餐飲文化風格。幹炒牛河、鳳梨包、港式奶茶等都是客人的常點餐食。
冰室,是粵語“冷飲店”的意思,在早期主要售賣冷飲、冰沙,後轉型發展為茶餐廳,為客人提供速食。原本的金記冰室,由陳桂秋老伯開設於1967年。2012年,由於房租壓力,已經92歲的陳老伯無力繼續經營,在餐飲行業磨礪多年的徐汶緯看到了機會。
徐汶緯坦言,長於單親家庭的他,自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。小時候成績不好,他從中學退學後即投身社會,沒有高學歷,只能打些零工。在親戚建議下,他決心學一門手藝,開始在一家印尼餐廳做學徒。“什麼都要做的”,每天,徐汶緯工作約15個小時,累到不行就跑到樓梯一角睡幾分鐘,再繼續工作。
就這樣進入餐飲業,邊打工,邊學習,他感受到樂趣。他喜歡美食,餐飲業琳琅滿目的食物、不同國家的風味都在香港這座“美食之都”散發著魅力,吸引著全世界的人們,這一切令他“大開眼界,增長見識”。
2003年,22歲的徐汶緯自信滿滿,和初中同學在筲箕灣開店,主營一間燒烤店。小店淩晨開業,他常常從下午開始做準備,一直忙到天亮,365天不休息。店鋪對面,正是金記冰室。
經營燒烤店那些年,每天早上,徐汶緯都喜歡到金記點一碗生鮮牛肉麵,不時也會感歎這裏房租不菲。徐汶緯回憶,陳桂秋老伯人很好,話不多,一直默默做事。
靠著勤懇付出,四年時間,徐汶緯賺得人生第一桶金。那個階段,他覺得自己能開闢出更廣天地。2008年,他在中環開設品類豐富的大餐廳,營業面積是過去的五倍,“天真以為賺錢也會是過去的五倍”。
然而,一年時間,門店營收滑入低谷,帳面金額從7位數降到僅剩幾百塊。他總結,那時對市場定位不清晰,自視甚高、沒有顧及他人感受……在自己高歌猛進大步向前時,現實給了他沉痛一課。
徐汶緯心底始終葆有一線希望,他記得朋友說過一句話:“什麼失去都不要緊,只要留下一條命,就可以重新來過。”
關閉了餐廳,調整好心態,徐汶緯重新找到一份工作,他甚至想,也許就這樣打工一輩子。然而日復一日勞作,雖然生活穩定,但他並不開心。徐汶緯思維活躍,每當新鮮想法難以落地成現實,令他對“折騰”、自主的創業生活充滿嚮往。他曾在媒體採訪中表達:“老闆叫我做一件事,我覺得不對的,但我都執行,那我豈不是比他更蠢?”
徐汶緯詞鋒犀利,敢想敢幹,很快又從一家餐廳的管理崗位“解脫”出來,又多番嘗試經營火鍋店、雪糕專賣店等等。
直到2012年,當他聽聞“金記冰室”即將面臨結業,便果斷把握這次機會。與陳老伯懇談後,他獲得“金記冰室”承傳資格。他珍重香港獨有的“冰室餐種”,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,延續“冰室人情味”。次年4月,由徐汶緯重新打造的店面,在新址西營盤開業。他也被譽為傳承老冰室文化的“白武士”。
重新開業後的金記冰室,招牌、主要陳設、煎豬扒等經典食物等都被一一保留,原先店內負責飲品的老師傅,也被徐汶緯請回去。試營業當天,許多人在排隊用餐,經營狀況比預期好。徐汶緯明白,這當中有街坊四鄰對於老字型大小的認可與情誼。
一年時間,徐汶緯就將投入的本金收回。他吸取過去教訓,時刻提醒自己要“懂得謙卑”,並且不斷提升流程規範、衛生標準,推進餐廳制度建設和管理。“經營規模增長後,與過去經營一家店完全不同。兩三家分店時,只需要考慮怎樣賺錢;到第五六家分店的階段,就需要考慮統一的產品、服務”。有照顧店面的老員工喜歡按習慣做事,不適應新的標準,後來選擇離開。徐汶緯心中有不舍,但他清楚,要提升品牌形象,必須要數據化管理、量化規定,有情懷,也要有高標準。
在“變”與“不變”中,金記冰室迎來快速增長期。徐汶緯建立電子化運營模式,增設自動化設施,“舊的習慣會改變,我們要保持向前的步伐,有一顆‘變’的心,但是我們信奉的價值是不變的,那就是人情味”。
“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”
儘管徐汶緯在年輕時早早離開學校,但隨著社會經驗的增多,他漸漸體會到知識的力量。2013年一天,在金記冰室內,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陳志輝正在喝奶茶,徐汶緯上前攀談。傾聽陳教授在行銷領域的深厚見解,徐汶緯頗獲啟發。
在行銷領域,以4P、4C理論為主流。4P,即行銷活動四要素——產品、價格、地點及促銷。4C,則指在行銷過程中,考慮顧客、成本、便利和溝通四個因素。前者從企業角度出發,後者主要圍繞消費者來制定商業計畫。陳志輝創新提出“左右圈”理論,即通過建立“右圈”(商家)的優勢,來滿足“左圈”(消費者)的需求。
一面之緣後,徐汶緯與陳志輝成為朋友,他定期向陳教授請教,還報名大學工商管理課程,利用週六學習專業知識。繁重的工作、課業壓力,徐汶緯一度病倒,兩次被送進醫院。他相信:“有堅定的目標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很重要。”即使再難再累,他始終以“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”自勉。
經過近10年發展,金記冰室遍佈香港,成為“冰室文化”餐廳代表之一。在金記冰室內,既有歷史積澱、懷舊記憶,也有現代的便利與舒適。“徐先生是第一個把冰室復活的人,現在大多數人都離不開茶餐廳,這就證明了冰室文化的成功。冰室可以說是茶餐廳的鼻祖,我們有回到源頭,把冰室文化不斷提升,也迎合市場,使用智能設備,提升客人用餐體驗”,金記冰室團隊成員介紹,“現在部分餐廳講究效率、冷冰冰的服務,在金記冰室是不會出現的”。
2020年12月,徐汶緯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(肯雅)委任“亞洲美食大使”。委任書上寫到,“你的背景、資歷、專業知識和經驗將為這一關係網絡增加相當大的價值”。他以比賽、視頻等方式,積極向非洲國家大學生推介香港獨特的美食和飲品。
一次,在網路平臺上,徐汶緯展示粵式特色飲品——鴛鴦。當看到他以嫺熟的手法、精確的操作,將咖啡和奶茶融合在一起時,來自肯雅的大學生十分驚訝。非洲盛產咖啡豆,但他們之前從未想過咖啡、茶、奶可以混合成全新美味的飲品。
金記冰室與中華廚藝學院合辦“金廚種籽計畫”,傳承廚藝技巧(第二排左五為徐汶緯)
徐汶緯熱愛美食,希望將香港建設為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的“美食之都”,促進不同美食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。金記冰室已佈局香港國際機場,走進吉隆玻國際機場,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金記冰室所代表的港式美食文化。然而,他深知,飲食文化的涵養、品牌的生輝、特色餐飲的興盛,仍需探索與努力。
成人達己,促進行業可持續繁榮
在餐飲界打拼多年,徐汶緯在注重個人學習積累的同時,更加確信,實現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,離不開餐飲行業良好形象的建立與人才培養。
早在2009年,正處營商低谷的徐汶緯,報名參加稻苗學會(2021年12月更名為“稻苗飲食專業學會”)“稻苗培植計畫”培訓班。該計畫由稻香集團與職業訓練局合辦,每年只有40個名額,會員可以免費讀書。徐汶緯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,“那時候自己什麼都不是,面試了兩次,才被錄取”。
稻苗學會成立於2003年,是香港餐飲業界唯一以專業及學術發展為本的專業機構,對推動飲食界人才專業化發展做出貢獻,也是香港飲食界六大商會之一。成為稻苗學會會員後,徐汶緯結識了飲食界許多有理想、有抱負且志同道合的前輩、朋友。他尤其敬重稻香集團主席、稻苗學會創始人鐘偉平。
“鐘先生每年都會捐款給稻苗學會,幫助這裏的學生免費讀書。對於飲食界來說,拿幾十萬專門讀書,並不是容易的事情。他每年拿錢培養40個學生,畢業後,沒有特別要求,沒有說一定要到他的公司,也沒有去想‘拿了錢培養競爭對手’。他的理想就是,有一幫同學,對飲食界有幫助、把飲食界做好”,徐汶緯敬佩鐘偉平的能力與胸襟,大愛與無私。
過去,餐飲界入行門檻較低,人員素質良莠不齊,部分家庭甚至不願意子女成為“廚房佬”。加入稻苗學會後,徐汶緯體悟到,儘管餐飲業競爭激烈,個人進修學習固然能夠有利於事業發展,但更為重要的是,整個業界共同進步。
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”承傳金記冰室後,徐汶緯在金記冰室數碼港分店,創設“廚藝學院”“示範廚房”。通過開設課堂,進一步提升員工技能水準,促進實現標準化操作流程,也讓非廚師職業、對餐飲感興趣的青年,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餐飲業,為他們儘早樹立起正面的餐飲業價值觀。
2018年,徐汶緯被推選為稻苗學會主席。他進行了一系列規劃與行動,比如重啟稻苗培植計畫2.0、成立稻苗基金會、籌備國際名廚慈善宴等。
徐汶緯也被委任香港勞工處雇員補償委員會委員、香港雇員再培訓局行業諮詢網路委員、香港旅遊發展局優質旅遊服務委員會成員等,獲評“香港十大傑出青年”。2021年11月,徐汶緯當選第十二屆北京市青聯委員。
2021年12月19日,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換屆選舉舉行,這是選舉制度完善後的首次選舉。背景多元、不同行業的參選者紛紛參與這次選舉,共同為香港謀發展、開新篇付出努力。競選期間,徐汶緯作為飲食界候選人,積極開展調研,推介他關於飲食界人才培養、科技應用的思考和方案。在競選政綱中,他提出“加強飲食業先修計畫、廚藝培訓,吸引年青一代投身業界”,“善用科技發展,打造香港優質食物品牌”,“聯繫創新企業與餐飲業界交流,善用政府提供資助,開展數碼轉型機遇,提升營運效率及服務水準”等等。立法會議員競選激烈,徐汶緯這一次雖遺憾落選,但他仍很高興,“業界的聲音能被政府聽到”。
跨入智能化新時代,徐汶緯表示,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大發展機遇,有廣闊物理、產業空間,自己有更多責任推動人才、技術、資訊等方面的溝通與交流,令稻苗飲食專業學會發揮更大作用,使得飲食界員工有往上游的機會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。